搓澡时“泥”越多,洗得越干净?

搓澡时“泥”越多,洗得越干净?

这阵子,东北的冰雪游火爆全网,连带着搓澡的澡堂子也排成了春运候车大厅。

“南泥北运”、大东北成“南泥湾”、东北提前“皴运”了……各种搓澡“梗”层出不穷。

在寒风瑟瑟的冬天,洗个热水澡再搓搓泥儿,那感觉就一个字:爽!

但是吧,搓澡其实也是有讲究的,中间一个环节出错,就可能造成皮肤受损。

今天,咱们就来详细聊聊搓澡的那些事儿。

众所周知,南方人爱捏脚,北方人爱搓澡。

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中国的搓澡文化,其实是从南方兴起的。

如今的澡堂江湖,也早已暗戳戳地分成了两个派系:南派和北派。

南派搓澡

以扬州搓法为代表,主打一个“手轻劲匀”。

搓澡时,人们常常像是一只正在被剃毛的羊,在师傅“四轻四重四周道”的手法中卸下重担,尽享舒爽。

北派搓澡

以东北搓法为主,其特点是劲大、力足。

躺在东北师傅的搓澡椅上,很多人感觉自己像一条正在被刮麟的鱼,不扑腾两下都对不起师傅费的力气。

有人如此说到,在东北搓澡,一遍可去泥,两遍可去皮,三遍痛入骨,搓完的皮肤必须像刚刚出锅的螃蟹一般锃亮发红,那才叫正宗。

若是用武术来形容:

北派搓澡,好比郭靖的“降龙十八掌”,刚猛势迅,掌力所到之处,无坚不摧;

南派搓澡,则恰似张三丰的太极拳,含蓄内敛,以柔克刚,四两拨千斤。

很多人搓澡时,都追求“下泥”,觉得搓下的“泥”越多,身体洗得越干净。

那么问题来了,搓澡时搓下的“泥”都是些什么呢?

一是生理性污垢,包括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皮屑、油脂、汗液等。

二是外源性污垢,环境中的脏东西,如微生物、灰尘、残留的化妆品等。

据统计,人体皮脂腺每周能分泌150~250克左右的油脂,皮肤大约每隔28天会换一层表皮,每年脱落的死皮超过3.6公斤。

此外,不同的人,由于体质、环境等的不同,“泥”的成分构成也不一样。

比如,油性皮肤的人,搓出来的泥,油脂的成分多一些;干性皮肤的人,搓出的泥,皮屑会多一些。

因而在北方,被搓下来的泥也有不同叫法,例如垢痂、灰、痂痂……

很多人搓澡时,习惯把“搓泥量”作为洗没洗干净的衡量标准,觉得搓下来的泥越多说明洗得越干净。

从皮肤健康的角度来看,“使劲搓”其实并不可取。过于用力搓澡,可能会破坏皮肤角质层,增加皮肤病风险。

一方面,搓澡本就容易让皮肤发生皴裂或瘙痒,若再加上使用强碱性、强力去污的香皂、沐浴露来清洁,会使皮肤变得更干燥,引发干燥性皮炎。

另一方面,搓多了、劲大了,可能会把皮肤表面的角质层大量刮脱,皮肤屏障功能随之减弱,一些细菌微生物可能乘机侵入,进而引起毛囊炎、疖肿、体癣等皮肤疾病。

判断自己有没有“搓”过度的方法也很简单:

搓澡后用手指搓皮肤,如果能听见吱吱的声音,就说明搓洗过度了。

建议日常勤洗澡,而不是“攒着洗,用力搓”。

搓澡时,师傅们重点关注的大多是背部、胸部、四肢、关节等身体主要出“泥”区。

什么男生搓两面,女生搓四面,还有牛奶搓、醋搓、盐搓、红酒搓等豪华版服务。

其实,除了上述常搓部位,还有3个“隐秘的角落”,也应该仔细搓搓。

耳背属于皮脂腺分布密集的部位,与其他身体部位相比,会分泌出更多的皮脂。如果长时间不清洗,或清洗不到位,油脂堆积很容易堵塞毛孔,导致皮脂腺囊肿。

此外,耳背有一条贴着皮肤的凹陷,叫降压沟,它对应人体的脊,适当按摩、搓洗可以间接地刺激脊神经,对调畅全身气血有一定的好处。

从西医角度来看,腋下汗腺发达,还有腋毛,是最容易产生异味、藏匿病菌的部位之一。如果清洁不到位,很容易加重腋臭。

再者,腋下分布着很多神经、血管、淋巴组织,经常搓洗有助于提高血液循环速度,增强免疫力。

从中医理论来说,腋窝顶端的极泉穴,是心经的重要穴位。揉搓腋窝,可以疏心火、调理睡眠,缓解心悸、胸闷等症状,有很好的养生作用。

脚趾缝、脚指甲这两个部位很容易藏污纳垢,如果不注意此处的清洁,时间久了就可能感染真菌或细菌,引来脚气、甲沟炎或足癣等疾病。

搓澡时,多揉搓脚拇指,还能梳理肝气,激发人体少阳之气,对缓解焦虑、醒脑明目都有一定的辅助改善作用。

总之,搓澡是门技术活,手法力道,哪里要多搓,哪里不能搓,都有不少讲究。只有充分了解身体各部位情况,才能更好地搓出自我。

最后温馨提示,第一次体验搓澡的朋友,搓前记得和师傅打个招呼,点到为止,别下狠招。

阅读原文

相关推荐

戴望舒《萧红墓畔口占》诗词原文及赏析
365bet盘口

戴望舒《萧红墓畔口占》诗词原文及赏析

🗓️ 09-06 👁️ 7909
8、部落冲突用流量怎么进不去了
365bet盘口

8、部落冲突用流量怎么进不去了

🗓️ 08-20 👁️ 8303
剑网3拓印方法介绍
bte365体育

剑网3拓印方法介绍

🗓️ 07-31 👁️ 9800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