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亠”(tóu)字在汉字构造上,通常作为某些汉字的顶部结构。在现代汉语中,“亠”字并不常用,它主要作为汉字部件出现。京字头例如,京、亡、亢、充、产、亥、交、亦、亨、亩、享、兖、亮、亲、亭等字。
《说文解字》的解释,“亠”是一个指事字,读作yì。它的甲骨文字形是在“大”(人)旁边加上两点,指示两腋所在的位置。本义是指人的腋窝。有时也表示一种覆盖、庇护的概念。它还有其他的引申义:1、副词,也,表示同样、也是:(“~无不可。”“~步~趋。”);2、不过,只是:(例如:“王~不好土也,何患无士?”);3、表示加强或委婉的语气:(例如:“呜呼,~盛矣哉!”“学而时习之,不~说乎?”)。
亠字头:起笔写点,再写横,横画扛肩左低右高,点横分离,距离不要太大,横的长短遵循“下收者展,下展者收”的原则。
1、亠字头:起笔写点,再写横,横画扛肩左低右高,点横分离,距离不要太大,横的长短遵循“下收者展,下展者收”的原则。
2、口写小,较扁,宁上勿下。
3、首点对应竖钩,小钩低点高。
4、上宽下窄,上密下疏。
1、亠字头:起笔写点,再写横,横画扛肩左低右高,点横分离,距离不要太大,横的长短遵循“下收者展,下展者收”的原则。
2、田两竖内收,右竖稍长,上宽下窄,框内穿插,左右不搭。
3、多横平行、扛肩、等距,首点对应中竖。
4、上宽下窄,中轴对称。
1、亠字头:起笔写点,再写横,横画扛肩左低右高,点横分离,距离不要太大,横的长短遵循“下收者展,下展者收”的原则。
2、口写小写扁,冖头最宽,横钩拉长。
3、多横平行、扛肩、等距,短横同口宽,首点对应竖钩。
4、中间宽上下窄,上紧下松。
1、亠字头:起笔写点,再写横,横画扛肩左低右高,点横分离,距离不要太大,横的长短遵循“下收者展,下展者收”的原则。
2、口写小写扁,冖头最宽,横钩拉长。
3、多横平行、扛肩、等距,短横同口宽,下钩包上钩。
4、上窄下宽,上紧下松,中间对齐。
据统计,90%新入学小学生不会写字。一、二年级是练字的黄金阶段。练字入门,刻不容缓。与其后期矫正,不如现在开始。
洛阳一手好字艺术中心,专注于中小学生书法艺术培训,练字就来一手好字,一次正确的选择大于百倍的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