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民为何要“锄禾日当午”?
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”,这句古诗描绘了农人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场景。许多人不禁发问:为何选择一天中最热的正午锄地,而不是清晨或傍晚?多位答主从农事经验与科学角度给出了答案。
周哥提到,外公曾解释:杂草生命力顽强,若在早晚露水重时锄草,草根暴露后仍可吸收水分,不易死亡;而正午烈日当空,草根被迅速晒干脱水,失去活性,无法复生,除草效果最佳。因此,“锄禾正当午”实为科学除草之道。
chivliu指出,“锄禾”主要指在小米、高粱等作物田中锄草,其作用有三:一是清除杂草,减少养分竞争;二是松土增氧,促进根系呼吸;三是提高土壤受光面积,提升地温并抑制病菌。春夏为杂草生长旺季,尤需频繁锄草,以保障作物生长关键期的养分供给。
锄草宜在晴天进行,雨天翻出的草根易重新扎根,劳而无功。最佳作业时间为上午9点后至日落前,确保草根暴露后有足够日照时间失水死亡。夏季正午阳光强烈,锄出的杂草半天内即可彻底晒干,难以复活。因此,“晒是晒了点,但敌人更艰难”——高温正是除草的天然利器。
另有答主空醋瓶子调侃:或许农民早上就已下地,一直干到正午。而席萝提醒:不要只记得“锄禾日当午”,却忘了“晨兴理荒秽,带月荷锄归”——农人劳作贯穿昼夜。
乎乎进一步强调:正午阳光直射强,锄出的草根经暴晒后迅速干枯;而早晚锄草,草根易保持水分,仍可再生。因此,选择正午锄地,是基于实效的智慧选择。
题图来源:《种地吧》